近日,我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单安山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CS Nano(IF=15.881,中科院1区Top期刊)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elf-Assembling Peptide Dendron Nanoparticles with High Stability and a Multimodal Antimicrobial Mechanism of Action”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我院为该论文唯一作者单位,单安山教授为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来振衡同学为第一作者。
|
论文截图 |
论文截图该研究依据抗酶解肽单元、树状大分子结构和纳米尺度的自组装技术,利用氨基酸及肽支链之间的双重空间位阻,创制出在生理环境下可自发组装的抗菌肽纳米颗粒。该抗菌肽纳米颗粒可抵御模拟肠胃液中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长达8小时的水解作用,通过直接的抗菌功效和潜在的炎症控制功能对抗体内细菌感染,具有多重杀菌机制,并且不易产生耐药性。该抗菌肽纳米颗粒不仅具有高抗菌活性和低毒性,还具有制备容易、成本低廉等优点,在饲料、食品和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我国饲料端全面禁抗的背景下,研发绿色高效的抗生素替代技术是当前饲料与养殖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此项研究聚焦抗菌肽易被动物胃肠道蛋白酶降解这一重要科学与技术难题,突破了抗菌肽不宜饲用的理论难点,为抗菌肽在动物养殖过程中替代饲用抗生素提供了先进理论与关键技术。同时该研究首次高清观测到抗菌肽纳米颗粒对细菌杀灭作用的过程,并结合原核转录组学数据提出抗菌肽纳米颗粒多重作用机制的新观点,为抗菌肽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方向。
据悉,来振衡同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均就读于动物科学技术学院,2020年以综合第一的成绩考入我校“ESI学科博士生培养项目”专项计划博士研究生。在导师单安山教授的悉心培育与精心指导下,他现已发表SCI论文8篇,累计影响因子66.44(其中第一作者3篇,累计影响因子29.859),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件,获国家奖学金等各种奖励10余次。来振衡同学在读期间,将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实验研究,争取获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为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和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多做贡献。
全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1c03301